某主樓內墻釉面磚施工工藝
內墻釉面磚,顧名思議只能用于鋪貼室內墻面。它屬于精陶質制品。釉面細膩光亮如鏡。尤其適用于盥洗室、廚房、衛生間以及衛生條件要求非常嚴格的室內作業環境,它表面光潔、耐酸堿腐蝕,方便擦拭清洗。加上各種配件磚相配和極為豐富的顏色、圖案裝飾、鑲嵌效果非常好。而且它長久不變。
1.操作程序
2.操作要點
2.1基層處理
A.基層為磚墻
將基層表面多余的砂漿、灰塵摳凈,腳手架眼等孔洞堵嚴,墻面澆水潤濕。
B.基層為混凝土
剔鑿凸出部分,光面鑿毛,用鋼絲刷子滿刷一遍。墻面有隔離劑、油污等,先用10%濃度的火堿水洗刷干凈,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澆水潤濕。
C.基層為加氣混凝土
用鋼絲刷將表面的粉末清刷一遍,提前1d澆水潤濕板縫,清理干凈,并刷25%的107膠水溶液,隨后用1:1:6的混合砂漿勾縫、抹平。在基層表面普通刷一道25%的107膠水溶液,使底層砂漿與加氣混凝土面層粘結牢固。加氣板接縫宜釘150~200mm寬的鋼絲網,以減少灰層拉裂。
2.2規方、貼標塊
貼標塊,首先用托線板檢查磚墻平整,垂直程度,由此確定抹灰厚度,但最薄不應少于7mm。遇墻面凹度較大處,要分層涂抹,嚴禁一次抹得太厚。一次抹灰超厚,砂漿干縮,易空臌開裂。在2m左右高、距兩邊陰角100~200mm處,分別做一個標塊,大小通常為50×50mm(或D70mm)。厚度以墻面平整和垂直決定,一般為10~15mm。標塊所用砂漿與底子灰砂將相同,常用1:3水泥砂將(或用水泥:石灰膏:砂=1:0.1:3的混合砂漿)。根據上面兩個標塊用托線板掛垂直線做下面兩個標塊,或位于踢腳線上口,在兩個標塊的兩端磚縫分別釘上小釘子,在釘子上拉橫線,線距標塊表面1mm,根據小線做中間標塊。厚度與兩端標塊一樣。標塊間距為1.2~1.5m,在門窗口垛角處均應做標塊。若墻高于3.2m以上,應兩人一起掛線貼標塊,一人在架子上,吊線錘,另一人站在地面根據垂直線調整上下標塊的厚度。
2.3設標筋
墻面澆水潤濕后,在上下兩個標塊之間先抹一層寬度為100mm左右的水泥砂漿,稍后,再抹第二遍凸起成八字形,應比標塊略高,然后用木杠兩端緊貼標塊左右上下來回搓動,直至把標筋與標塊搓到一樣平為止。豎向為豎筋,水平方向為橫筋。標筋所用砂漿與底子灰相同。操作時,應先檢查木杠有無受潮變形,若變形應及時修理,以防標筋不平。
2.4抹底子灰
標筋做完后,抹底子灰應注意兩點:一是先薄薄抹一層,再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搓平。接著抹第二遍,與標筋找平:二是抹底灰的時間應掌握好,不宜過早,也不應過晚。底子灰抹早了,筋軟易將標筋刮壞,產生凹坑現象;底子灰抹晚了標筋干了,抹上底子灰雖然看似與筋齊平了,可待底灰干了,便會出現標筋高出墻面現象。
A.基層為磚墻面:先在墻面上澆水潤濕,緊跟著分層分遍抹1:3水泥砂漿底子灰,厚度約12mm,吊直,刮平,底灰要掃毛或劃出橫向紋道,24h后澆水養護。
B.基層為混凝土墻面:先刷一道摻水重10%107膠水,接著分層分遍抹1:3水泥砂漿底灰,每層厚度以5~7mm為宜。底層砂漿與墻面要粘結牢固,打底灰要掃毛或劃出紋道。
C.基層加氣混凝土或板:先刷一道摻水重20%107膠水,緊跟著分層分遍抹1:0.5:4水泥混合砂漿,厚度約7mm,吊直、刮平,底子灰要掃毛或劃出紋道。待灰層終凝后,澆水養護。
2.5排磚
排磚應按設計要求和選磚結果以及鋪貼釉面磚墻面部位實測尺寸,從上至下按皮數排列。如果縫寬無具體要求時,可按1~1.5mm計算。排在最下一皮的釉面磚下邊沿應比地面標高低10mm。鋪貼釉面磚一般從陽角開始,非整磚應排在陰角或次要部位。頂天棚鋪磚可在下部調整,非整磚留在最下一層。遇輕型吊頂鋪磚時,可伸入天棚,一般為25mm,如豎向排列余數不大于半磚時,可在下邊鋪貼半磚,多余部分伸入天棚。豎向排列小余數可用調縫解決。在衛生間、盥洗室等有洗面器、鏡箱的墻面鋪貼釉面磚,應將洗面器下水管中心安排在釉面磚中心或縫隙處。墻裙鋪磚,上邊收口應將壓頂條計算在內。水池、浴池等處鋪磚,應將陰陽角條等配件磚尺寸計算其中。如遇墻面有管卡、管根等突出物,釉面磚必須進行套割鑲嵌處理。裝飾要求高的工程,還應繪制釉面磚排磚詳細圖,以保證工程高質量。內墻釉面磚的組合鋪貼形式,較為普遍的做法是順同縫鋪貼和錯縫鋪貼。
2.6彈線、拉線、貼標準磚
彈豎線--經檢查基層表面符合貼磚要求后,可用墨斗彈出豎線,每隔2~3塊彈一豎線,沿豎線在墻面吊垂直,貼標準點(用1:0.1:3=水泥:石灰膏:砂的混合砂漿),然后,在墻面兩側貼定位釉面磚兩行(標準磚行),大面墻可貼多條標準磚行,厚度5~7mm。以此作為各皮磚鋪貼的基準,定位磚底邊必須與水平線吻合。彈水平線--在距地面一定高度處彈水平線,但離地面最低不要低于50mm,以便墊底尺,底尺上口與水平線吻合。大墻面1m左右間距彈一條水平控制線。拉線--在豎向定位的兩行標準磚之間分別拉平整控制線,保證所貼的每一行磚與水平線平直,同時也控制整個墻面的平整度。
2.7墊底尺
根據排磚彈線結果,在最低一皮磚下口墊好底尺(木尺板),它頂面與水平線相平。作為第一皮釉面磚的下口標準。防止釉面磚在水泥砂漿未硬化前下墜。底尺應墊平、墊穩,可用水平尺核對。墊點間距在400mm以內。
2.8鋪貼釉面磚
A.可用專用粘合劑(JCTA系列)鋪貼釉面磚。鋪貼前磚浸水2h,晾干表面浮水后,在釉面磚背面均勻地滿抹灰漿,以線為標準,位置準確地貼于潤濕的找平層上,用小灰鏟木把輕輕敲實,使灰擠滿。貼好幾塊后,要認真檢查平整度和調整縫隙,發現不平磚要用小鏟把敲平,虧灰的磚,應取出添灰重貼。照此方法一皮一皮自下而上鋪貼。貼墻裙應凸出墻面5mm,上口線要平直。
B.鋪貼邊角
用釉面磚正方形(152mm×152mm)配件磚和異形配件磚鑲嵌轉角、邊角處,可以達到既實用又美觀的目的。釉面磚貼到上口收邊或墻裙收口,可貼一面圓磚或用壓頂條、壓頂陽角、壓頂陰角配合使用。貼工作臺臺面陽轉角,可用三塊兩面圓的配件磚,實現轉角。
2.9擦縫
對所鋪貼的磚面層,應進行自檢,如發現空臌、不平、不直毛病,應立即返工修理。然后用清水將磚面沖洗干凈,用棉紗擦凈。用長毛刷蘸粥狀素水泥漿(與磚顏色一致)擦縫,應擦均勻、密實,以防滲水。然后清潔磚面。
篇2:墻面彩釉面磚施工方法
墻面彩釉面磚施工方法:
1.貼前要找好規矩,用水平尺找平,校核方正,算好縱橫皮數和鑲貼塊數,劃出皮數桿,定出水平標準,進行序排,特別是陽角垂直。
2.在有臉盆鏡箱的墻面,應按臉盆下水管部分中,往二邊排磚。肥皂盒、電器開關、插座等,可按預定尺寸和磚數排磚,盡量保證外表美觀。
3.根據已彈好的水平線,穩好水平尺板,作為鑲貼第一層瓷磚的依據,由下往上逐層鑲貼。注意貼縫應密實,線條應對齊。
4.為確保施工質量,應采用新型界面粘結劑粘結。
5.面磚鑲貼至一定數量時,要及時進行表面清理,隨時用干布棉經濟制裁將縫隙中擠出的漿液擦干凈。
6.施工完畢后,應加養護,并用稀釋鹽酸刷洗表面,隨時用水沖干凈。
篇3:墻柱面工程釉面磚施工方法
墻柱面工程的釉面磚施工方法
釉面磚施工
1、選材要求
材料型號、規格、顏色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且"三證"齊全。
水泥在保質期內,標號在325號以上,中砂粒徑不小于0.35MM(不能用粉砂)過篩去泥,磚色澤一致,無翹曲變形,無雜質、缺釉、凹凸扭曲、缺楞掉角等缺陷。
2、施工程序
基層處理→彈豎線→彈水平線及表面平整線→掛線→浸磚,濕潤墻面→粘貼→清縫勾縫
各工序施工技術要點
基層處理:
a、砼墻面用洗滌劑清洗后用水刷洗,再用1:1聚合水泥砂漿(30%的107膠+70%的水拌水膠)拉毛,2天后抹成1:3水泥砂漿底層。
b、磚墻處理:剔除磚墻灰漿,清掃浮土,用清水打濕,抹1:3水泥砂漿底層。
c、舊建筑物,廁所墻面等,鏟除清洗油漬等污垢后鑿毛。
d、釉面磚充分浸水,粘貼前浸泡2h(小時)以上,墻面也充分濕水,(磚墻提前1天,砼墻提前3-4小時)。
e、采用橫平豎直通縫式粘貼法,(也可錯搓縫粘貼法)縫寬在1-1.5MM。
f、對突出物、管線穿過的部位、支撐處,要整磚套割吻合,突出墻邊的厚度一致。在水池、鏡框部位施工應從中心開始,向兩邊分貼。對粘貼不實的要重貼,不得空鼓。20分鐘內切忌振動或挪動。
g、先墻面后地面,從墻下往上分層粘貼,先墻面,后陰角,陽角,再粘壓頂,最后粘底座陰角。用分層回旋式粘貼法,即按橫向施工:墻面磚-陰角-墻面磚-陰角-墻面磚等。
h、抹底層時,先剔鑿、修補、濕潤表面,再用1:2水泥砂漿找平,厚度≥15MM,并刮平拍實,搓粗。
i、粘結層厚度5-7MM,磚縫1MM,水平線離地+50CM,掛線在地面標高1.3CM的陰角位置,定出每面墻的兩端點,勾出表面平整線,橫向水平線,在水平方向由左至右,在豎向自下而上,層層粘貼釉面磚。
j、釉面磚浸泡后晾干至手按磚背無水跡時開始粘貼。粘結砂漿采用1:2水泥砂漿,其中摻入不大于水泥質量15%的石灰膏,以改善砂漿的和易性,粘結層厚5MM,亦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漿粘貼,粘結支可減薄到2-3MM。就位與固定:釉面磚就位后用灰匙木柄輕擊磚面,使之與鄰面平。粘貼5-10塊,用靠尺檢查平整,同時保證接縫平直,密實。
勾縫用白色水泥漿,在嵌縫材料硬化后清洗。
備注
主要用在經常接角水的房間粘貼墻面施工。
施工溫度≥5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