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住宅樓轉換層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7705

  住宅樓轉換層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方案選擇

  1.1概述:

  1)支撐:轉換層根據設計圖紙可分為主體部分,如表1.2和非主體部分。非主體部分支撐采用地下室做法。

  根據2#~5#樓轉換層梁高度,將梁底支撐體系分為三種情況:

 ?、倭焊遠>2m;

 ?、诹焊?.5<h<2m;

 ?、哿焊遠<1.5m,另外考慮到梁寬度,支撐體系將采用三種形式。

  在施工轉換層結構時,視結構完成時間,1層頂梁、2層頂梁板模板支撐體系保留不拆除,2層頂樓板及梁支撐在轉換梁較大梁相對應部位進行加固處理。轉換層的模板支撐體系通過2層→1層梁板的連續支撐,將結構轉換層的梁板荷載分散傳到下部結構。

  2)模板選材:模板主要采用12mm厚高強度覆膜竹膠板,并配以Ф48×5鋼管、50mm×80mm木方、100×100木方,梁側模采用Ф14對拉螺栓拉結,配套蝴蝶型鋼卡,梁高>700 mm設置一道,縱橫間距400mm。

  1.2主體范圍內轉換層梁支撐

  如前所述,根據KZL的高度和寬度,將KZL下支撐分為3種情況:

 ?、倭焊遠>2m:采用圖2.1.2-1所示支撐體系。

  對于梁寬800的梁,梁底立桿橫向間距400mm,共設3根;梁寬850~950的梁,梁底立桿設4根,橫向間距280~320,布置范圍為梁范圍內;立桿沿梁長度方向間距250、550交錯布置。立桿頂部放置頂托,頂托到立桿頂距離≯300mm;沿梁橫向在頂托上放置100×100木方做為梁底模板的主楞,主楞上沿梁長度方向鋪50×80mm木方作為次楞。

 ?、诹焊?.5<h<2m,或梁寬b≥0.7m時,采用圖2.1.2-2所示支撐體系。

  梁底立桿按照第①中所述,在梁下范圍內布置,其中梁寬700的梁下設3根立桿,間距350mm。立桿沿梁長度方向間距250、550交錯布置;立桿頂部放置頂托,頂托到立桿頂距離≯300mm;沿梁橫向在頂托上放置100×100木方做為梁底模板的主楞,主楞上沿梁長度方向鋪50×80mm木方作為次楞。

  圖2.1.2-1KZL高h>2m時支撐加固示意圖

 ?、哿焊遠≤1.5m,或梁寬b<0.7m,采用圖2.1.2-3所示支撐體系。

  梁底立桿距離梁邊100mm,采用兩根@100立桿作為一個單元共同支撐,雙鋼管單元沿梁長度方向間距500mm,兩個單元間立桿間距600mm。立桿超過梁底,短鋼管作為模板主楞與所對應立桿扣件連接。鋼管主楞上鋪50×80mm木方作為次楞。為防止梁底主楞鋼管與立桿產生滑動,除用扣件將主楞鋼管與立桿連接牢固外,在立桿扣件底部再增加一個扣件,頂緊其上的扣件。

  圖 2.1.2-3梁高h≤1.5m,或梁寬b<0.7m時梁底支撐示意圖

  圖1.2-4梁寬700、800時梁下立桿布置圖

  圖1.2-5梁寬850、900、950時梁下立桿布置圖

 ?、芰焊?lt;1000mm時,兩側用立桿作為支撐,立桿距離梁邊150mm,沿梁長度方向間距500mm。立桿超過梁底,短鋼管作為模板主楞與所對應立桿扣件連接。鋼管主楞上鋪50×80mm木方作為次楞。為防止梁底主楞鋼管與立桿產生滑動,除用扣件將主楞鋼管與立桿連接牢固外,在立桿扣件底部再增加一個扣件,頂緊其上的扣件。

  1.3支撐體系說明

 ?、倭焊叽笥?.5m的梁下立桿平均間距為400mm,為方便施工人員在樓層內通行,立桿間距250、550mm交替布置。立桿頂部帶頂托,頂托上放置100×100mm方木,頂托受力端向下≯400范圍設縱橫平桿,雙扣件,步距600mm,與梁側豎楞鋼管以及滿堂腳手架支撐可靠連接(梁底立桿采用雙扣件)。梁下立桿設縱橫剪刀撐,水平桿、剪刀撐與滿堂腳手架支撐和先期完成的豎向結構件可靠連接。

 ?、诹U距底部200必須設縱橫掃地桿,鋪≮50×200木墊板加鋼墊。

 ?、哿航孛娉叽鐚挾龋?00的,梁底立桿在梁內橫向間距300mm,梁外兩邊距≯150各設一排,水平桿步高1200mm。

 ?、軜前迥0宀捎?220×2440mm高強度覆膜竹膠合板,底模下鋪設50×80mm方木,間隔150mm布置,在板拼縫處鋪放50×80mm方木。立桿間距800×800,步距1200mm,設置雙向掃地桿,每隔四排支架立桿設置雙向剪刀撐。橫桿與梁下支撐體系的橫桿相連接組成滿堂腳手架。

 ?、轂榉乐罐D換層梁荷載對垂直向下的樓板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從一層樓面開始,將三層頂高度超過2m的梁支撐立桿的邊線垂直投在一層樓面上,在該范圍內的樓板用鋼管立桿加密,間距500mm。二層樓面上也按照一層頂板的支撐范圍及間距布置立桿加固。所有立桿下必須設置墊木。

  1.4梁模板

 ?、倭簜饶#翰捎?2mm厚高強覆膜竹膠板,次楞橫向采用50×80mm的木方,計算間距150mm,考慮到現場實際進料尺寸上的誤差,次楞間距為100mm。

  當梁高h>0.7m時,主楞豎向采用Φ48×5的雙鋼管、蝴蝶卡、Ф14縱橫向間距400的對拉螺栓拉結,雙鋼管中的一支延伸到梁底,與兩側模板緊貼,用短鋼管將兩側鋼管扣件連接,以約束梁側模板在底部的變形。梁側模主楞縱向計算間距400mm,實際布置間距350mm。梁高下半部配雙螺母。(950×2400梁高下半部間距350 mm)。加固圖詳見圖1.1。

  當梁高h<0.7m時,側模主楞采用單根Φ48×5鋼管,鋼管緊貼側模次楞,并與底模板主楞鋼管扣件連接,以約束梁底部側面變形;主楞鋼管伸至樓板底模下,用斜撐與樓板支撐體系連接,頂緊側模。

 ?、诹旱啄#菏褂?2mm厚高強覆膜竹膠板,底面及側面次龍骨采用50 mm×80mm木方間距50 mm;底模主龍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間距按立桿縱距500mm、300mm間隔布置。

  1.5柱模板:采用12mm厚高強度覆膜竹膠板作面板,50mm×80mm方木作楞木兼拼口木,以Ф48×5雙鋼管作為柱箍緊固,柱高2米以下范圍內柱箍間距≯350㎜,柱高2米以上范圍內柱箍間距≯400mm。柱截面尺寸大于等于700mm時,增加對拉螺栓進行加固,在柱中加設Φ14(外套Φ25PVC管)對拉螺栓,柱外側雙向對加Φ14對拉螺栓,對拉螺栓布置間距同柱箍。

  1.6剪力墻模板

  剪力墻模板采用12mm厚高強度覆膜竹膠板作面板,50mm×80mm方木作次楞木兼拼口木,φ48mm雙鋼管作主楞骨。

  表3-1 轉換層主體梁截面尺寸及梁下支撐布置(單位:mm)

梁寬

梁高

1200

1400

1500

16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400

2500

梁 下

支 撐

500

2排

600

2排

700

3排

800

3排

850

4排

900

4排

950

4排

  2施工程序

  2 .1施工順序

  轉換層模板支設的順序為:柱→剪力墻→梁、板。

  2.2 施工工藝

 ?、賶?、柱模板施工工藝:定位放線→底部垃圾清理→洞口模板及預埋件→單側模板封堵→穿墻、柱對拉螺栓→對邊側模板封閉→鋼管及蝴碟夾緊固→校正→與滿堂架連接加固。

 ?、诹?、樓板模板工藝:定位放線→(豎向結構鋼筋綁扎)支設滿堂腳手架→支設梁底模及豎向結構側模封閉→核對標高位置、垂直度→豎向結構澆筑→支設梁側模主次楞骨加固→支設板模底部橫桿→鋪設板模方木楞骨→鋪設板?!U恢?、修補邊角及拉結固定。

  2.3施工段的劃分及施工流向:按設計要求,后澆帶只做到二層樓板,三層以上不再設置。

 ?、?#、4#樓結構布局類似,4#樓在三層范圍內均不設伸縮縫,因此,4#樓三層轉換層需要整體施工、整體澆注混凝土,不能留置施工縫。2#樓在16、17軸處設有伸縮縫,可以分段施工。

 ?、?#、5#樓結構布局類似,兩個樓均呈"L"型,并且在兩個樓的19~20軸之間設有70mm寬的伸縮縫。目前,3#、5#樓根據伸縮縫分成兩段平行施工,東段快于西段,在三層轉換層即可按照伸縮縫分段施工。

  3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

 ?、賹ψ鳂I班組進行全面的模板工程施工的技術交底,讓班組了解本模板工程作業的技術要領和質量標準。

 ?、趯M場的鋼管材料嚴格把關。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分層、錯位;鋼管外徑、壁厚偏差不得大于0.5mm;鋼管外表面銹蝕深度≤0.50mm。鋼管彎曲變形不得超過以下值:

  立桿鋼管(≤6.5m)鋼管端部彎曲(≤1.5m)

  ≤20mm≤5 mm

 ?、垆摴芰U位置放樣。根據樓層放樣的定位軸線,首先定出轉換層大梁中間立桿的位置,然后按照各縱橫立桿的間距逐根定位并畫好十字交叉線。

  2 施工方法

  2.1柱、剪力墻模板支設(詳見本方案2.1條)

  2.2樓板、梁模板支設

 ?、倭耗0宓闹гO

  搭設整體支架時,應根據梁的位置加密支架立桿;樓板立桿與梁側模主楞立桿的間距應控制在300mm左右。梁底橫楞木方搭設時,先在梁的兩端各搭一根木方,其高度為梁底設計標高減去梁底模厚度,然后在兩端橫楞的底部通長拉線搭設中部的橫楞,木方間距不得大于150㎜。梁長>4m時,按其凈跨的1.5‰起拱,起拱后的橫楞沿梁長度方向應呈弧形,不得形成三角形。

  次梁模板不入主梁模板內;主梁模板不入柱模板內;所有梁側模板必須定向配制,規定橫向為外包,縱向為被包,以防在模板安裝時出現混亂,造成亂鋸、亂補現象。在梁與梁、梁與柱的接槎處,必須使用≮50mm×50mm木方將陰陽角兩側的模板固定在木方上,確保陰陽角的方正和接縫的嚴密。梁側模板安裝后,應沿施工段通長拉線,校正梁側模板的順直,并加支撐固定后再進行樓板模板的施工。梁高大于700mm時,在梁高的中部按照@400間距設置縱橫穿梁對拉螺栓。

 ?、跇前迥0宓闹гO

  整體支架立桿縱橫向間距均為900mm,橫桿間距為1200mm,立桿頂部加設可調頂托,頂托上部放置100mm×100mm的木方作主龍骨,主龍骨間距為900mm,主龍骨上部放置50mm×100mm的木方作次龍骨,次龍骨間距為50mm,然后鋪設10mm厚竹膠板。按樓板的底標高減去模板和木龍骨的高度,搭設模板的主橫楞鋼管;鋪設并校正后的次楞方木上平必須與梁側模板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將預排版的樓板模板按圖紙位置用鋼釘固定在方木上,鋼釘間距為≯250㎜。

 ?、勰0逯危簽楸WC滿堂模板支架的整體穩定性,支架內應設置剪刀撐。滿堂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桿應設一道縱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梁下連續設置剪刀撐。

  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兩端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

  梁下立桿用橫桿與整體滿堂支架可靠連接;梁底支撐須帶頂托并不得搭接使用。樓板立桿與梁側模主楞立桿的間距控制在300mm以內;梁側模板鋼管主楞要向下延伸至梁下第一道水平桿,并與水平桿用扣件連接牢固。主次梁水平橫桿均用雙扣件作梁承重加固。

  2.3模板拼縫的處理

  頂板模板采用對縫,縫隙下面設計龍骨,成對釘釘子分別將兩塊模板固定在同一龍骨上。

  模板裁切時,要彈線采用電動工具按線裁切,側面打磨刷漆,防止被雨水浸濕膨脹。

  頂板模板安裝完畢,用水泥膩子將個別縫隙填實抹光或采用密封膠條封堵嚴密。

  2.4模板的拆除

 ?、倌0宓牟鸪龝r間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要求,考慮其結構及混凝土的特殊性,因此要求板梁模板拆除時結構混凝土強度應達到100%。因此,各類梁、板構件的拆模時間,應按照同條件養護試塊的強度確定。

 ?、谀0宓牟鸪樞?/p>

  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柱斜支撐,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與砼脫離。

  墻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墻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撐,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離開墻體。

  樓板、梁模板拆除:應先拆梁側邊模,再拆除樓板模板,最后拆除梁底模。

  4主要資源需求計劃

  2.4.1 勞動力需求計劃

  各施工階段模板支設及拆除的勞動力見表4.1.1。

  表4.1.1勞動力計劃表

  序號施工階段模板工(人)備注

  1基礎及地下室600

  2主體結構500

  4.2 主要周轉材料需求計劃

  模板工程的主要周轉材料見表4.2.1。

  表2.1主要周轉材料表

  序號名稱數量單位備注

  1竹膠板3萬㎡12㎜厚

  2木材550m3

  3鋼管7萬米mφ48mm×5mm

  4各類扣件11萬個

篇2:轉換層扣件式滿堂模板架計算

  轉換層扣件式滿堂模板架計算

  本工程以轉換層的模板支撐為受力狀況最復雜,條件最危險的部分,所以本方案主要對轉換層的高支撐模板進行計算,其它各樓層參照執行。

  1.樓面板為250厚的板支撐系統

  1)搭設要求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6.7米,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0.80米,立桿的橫距 l=0.8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如下圖所示: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樓板支撐架立桿穩定性荷載計算單元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

  2)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a.荷載計算

  靜荷載標準值 q1 = 25.000×0.250×0.800+0.250×0.800=5.200kN/m

  活荷載標準值 q2 = (1.500+1.500)×0.800=2.40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80.00×1.80×1.80/6 = 43.20cm3;

  I = 80.00×1.80×1.80×1.80/12 = 38.88cm4;

  b.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 [f]

  其中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5.200+1.4×2.400)×0.350×0.350=0.118kN.m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18×1000×1000/43200=2.722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 [f],滿足要求!

  c.抗剪計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5.200+1.4×2.400)×0.350=2.016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0**.0/(2×800.000×18.000)=0.210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 [T],滿足要求!

  d.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7.600×3504/(100×6000×388800)=0.331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50.0/250,滿足要求!

  3)支撐方木的計算

  方木按照均布荷載下三跨連續梁計算。

  a.荷載的計算

  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25.000×0.250×0.350=2.188kN/m

  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0.250×0.350=0.088kN/m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1.500+1.500)×0.350=1.050kN/m

  靜荷載 q1 = 1.2×2.188+1.2×0.088=2.730kN/m

  活荷載 q2 = 1.4×1.050=1.470kN/m

  b.方木的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360/0.800=4.200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4.20×0.80×0.80=0.269kN.m

  最大剪力 Q=0.6×0.800×4.200=2.016kN

  最大支座力 N=1.1×0.800×4.200=3.696kN

  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方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269×106/83333.3=3.23N/mm2

  方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c.方木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0**/(2×50×100)=0.605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d.方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3.325×800.04/(100×9500.00×4166666.8)=0.233mm

  方木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250,滿足要求!

  4)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3.70kN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0.725kN.m

  最大變形 vma*=1.15mm

  最大支

座力 Qma*=9.287kN

  抗彎計算強度 f=0.73×106/5080.0=142.73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5)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29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可以考慮采用雙扣件!

  當直角扣件的擰緊力矩達40--65N.m時,試驗表明:單扣件在12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8.0kN;

  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a.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kN):

  NG1 = 0.129×6.700=0.865kN

  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 雙排架自重標準值。

  模板的自重(kN):

  NG2 = 0.250×0.800×0.800=0.160kN

  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

  NG3 = 25.000×0.250×0.800×0.800=4.000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NG = NG1+NG2+NG3 = 5.025kN。

  b.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

  NQ = (1.500+1.500)×0.800×0.800=1.920kN

  c.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1.4NQ

  d.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8.72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1)

  l0 = (h+2a)(2)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查表取值為1.163;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 1.70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

  a = 0.20m;

  公式(1)的計算結果: = 86.87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公式(2)的計算結果: = 39.44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查表取值為1.012;

  公式(3)的計算結果: = 51.69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2.轉換層1?1.8m大梁支撐計算

  1)搭設要求

  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4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桿。

  簡圖如下:

  圖1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

  2)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a.荷載的計算:

  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1.800×0.400=18.000kN/m

  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50×0.400×(2×1.800+1.000)/1.000=0.644kN/m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1.500+1.500)×1.000×0.400=1.200kN

  均布荷載 q = 1.2×18.000+1.2×0.644=22.373kN/m

  集中荷載 P = 1.4×1.200=1.680kN

  b.截面特征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0×1.80×1.80/6 = 21.60cm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

  c.內力計算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2.482kN

  N2=7.032kN

  N3=6.797kN

  N4=5.847k

N

  N5=1.894kN

  最大彎矩 M = 0.182kN.m

  最大變形 V = 0.8mm

  d.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82×1000×1000/21600=8.423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 [f],滿足要求!

  e.抗剪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023.0/(2×400.000×18.000)=0.83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 [T],滿足要求!

  f.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772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80.0/250,滿足要求!

  3)梁底支撐方木的計算

  a.荷載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7.032/0.400=17.580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17.58×0.40×0.40=0.281kN.m

  最大剪力 Q=0.6×0.400×17.580=4.219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17.580=7.735kN

  b.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c.方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281×106/83333.3=3.38N/mm2

  方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d.方木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219/(2×50×100)=1.266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e.方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14.650×400.04/(100×9500.00×4166666.8)=0.064mm

  方木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

  f.梁底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方木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0.169kN.m

  最大變形 vma*=0.05mm

  最大支座力 Qma*=7.613kN

  抗彎計算強度 f=0.17×106/5080.0=33.29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3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無需要計算。

  g.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7.61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當直角扣件的擰緊力矩達40~65N.m時,試驗表明:單扣件在12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8.0kN;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h.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7.61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1.4)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6.700=1.038kN

  N = 7.613+1.038+0.000=8.651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1)

  l0 = (h+2a)(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查表取值為1.163;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 1.70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

  a = 0.20m;

  公式(1)的計算結果: = 86.20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公式(2)的計算結果: = 39.14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3)

  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查表取值為1.012;

  公式(3)的計算結果: = 51.29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篇3:轉換層模板支撐架驗算

  轉換層模板支撐架驗算

  1轉換層樓板支撐架驗算

  立桿縱橫間距800mm,水平桿步高1200mm,頂板厚180mm取1m×1m為一個計算單元:

  1)荷載標準值

 ?、倌0寮爸Ъ茏灾貥藴手担?/p>

  按架體和模板自重取值1.2KN

 ?、陧抛灾貥藴手担?/p>

  1m×1m×0.18m×26KN/m3 = 4.68KN

 ?、垆摻钭灾貥藴手?

  取1.1KN/m3×1m×1m×0.18m =0.198KN

 ?、苁┕と藛T及施工設備標準值:

  取1.0KN/m2×1m2 =1.0KN

 ?、菡駬v砼荷載:

  取2.0KN/m2×1m2 =2.0KN

  2)荷載組合:

  恒載1.2×(1.2+4.68+0.198+1.0)= 8.494KN

  活荷載1.4×2.0= 2.8 KN

  3)立桿軸心承載力驗算:

 ?、倭U允許承載力Rd:

  步距h=1.2m,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5m。則h+2a=2.2m。k1=1.185,支架計算高度H0=5m。查表得Rd=25.55kN。

 ?、诹U縱橫間距800mm,取1m×1m的計算單元,每平方米立桿平均有1.56根

  (8.49+2.8)÷1.56 =7.24KN≤25.55KN(立桿允許荷載)

  4)立桿穩定性驗算:

  每根立桿恒載

  1.2SGK=1.2×(1.2+4.68+0.198+1.0)÷1.56=5.445KN

  每根立桿活載1.4SQK= 1.4×2.0÷1.56 = 1.795KN

  針對滿堂支模架最不利的首步架立桿進行穩定性驗算。

  立桿長細比λ=l/i ,l=?h

  根據h÷lb=1200÷800=1.5查表(按3步3跨)得

  首步架角立桿計算長度系數?1=1.468

  首步架中部立桿計算長度系數?2=1.324

  回轉半徑查表φ48×3.5鋼管i=15.8

  首步架角立桿細長比λ1=1.468×1000÷15.8=92.911

  首步架中部立桿細長比λ2=1.324×1000÷15.8=83.797

  根據長細比查表得軸心受壓穩定系數為:

  首步架角立桿軸心受壓穩定系數ψ1=0.641

  首步架中立桿軸心受壓穩定系數ψ2=0.779

  根據立桿穩定性驗算公式:

  1.2SGK+1.4SQK≤ψAf /0.9γm`

  1+η1+0.290

  γm`=1.59--------- = 1.59×------------- = 0.963

  1+1.17η1+1.17×0.290

  其中η= SQK/ SGK =2.0÷(1.2+4.5+0.198+1.0)=0.290

 ?、偈撞郊芙橇U:

  ψ1Af /0.9γm`=0.641×489×205÷(0.9×0.963)

  =74139.9N=74.140KN

  1.2SGK+1.4SQK =5.306+1.795=7.101KN≤ψ1Af /0.9γm`

  首步架角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

 ?、谑撞郊苤辛U:

  ψ2Af /0.9γm`=0.779×489×205÷(0.9×0.963)

  =90101N=90.101KN

  1.2SGK+1.4SQK =5.306+1.795=7.101KN≤ψ2Af /0.9γm`

  首步架中立桿穩定性滿足要求;

  2轉換層框支梁撐架驗算:

  立桿縱向間距500、300mm交錯布置,立桿橫向間距:梁寬≤300梁內單排,梁外兩邊距250各設一排,梁寬>300的梁內橫向間距300mm,梁外兩邊距250各設一排,水平桿步高1200mm。

  取500mm長為一個計算單元,分別按最大梁高度截面800×2500和最大梁寬度截面950×2000驗算

  2.1、梁高度截面800×2500

  梁下支架沿梁長度方向按550mm、250mm依次間隔布置,相鄰的兩跨間距為800mm,為一個單元。

  1)荷載標準值

 ?、倌0寮爸Ъ茏灾貥藴手担?/p>

  梁800×2500:架體和模板自重取值2.32KN

 ?、陧抛灾貥藴手担?/p>

  0.8m×2.5m×0.8m×26KN/m3 =41.6KN

 ?、垆摻钭灾貥藴手?

  取1.5KN/m3×0.8m×2.5m×0.8m =2.4KN

 ?、苁┕と藛T及施工設備標準值:

  取1.0KN/m2×0.8m×0.8m =0.64KN

 ?、菡駬v砼荷載:

  取2.0KN/m2×0.8m×0.8m =1.28KN

  2)荷載組合:

  恒載1.2×(2.32+41.6+2.4+0.64)= 5352KN

  活荷載1.4 ×1.28= 1.792KN

  5.2.1.1立桿軸心承載力驗算:

 ?、倭U允許承載力Rd:

  步距h=1.2m,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4m。則h+2a=2.2m,k1=1.185,支架計算高度H0=2.55m。查表得Rd=25.7kN。

 ?、谟嬎銌卧獮檠亓洪L度方向0.8m。立桿梁寬度方向間距400(3根:梁內三排),長度方向間距550、250mm(2組),每0.8米長的梁立桿平均根數共計6根:

  每根立桿平均荷載為(5352+1.792)÷6 =9.69KN≤11.6KN(立桿允許荷載)

  按2跨連續梁考慮,沿梁寬方向作用在每組立桿上的均布荷載按最不利考慮為q=58.144/0.8/2=334kN/m。

>

  F邊ma*=0.036ql=0.375×334×0.4=5.451kN≤25.7kN

  F中ma*=1.132ql=1.25×334×0.4=18.17kN≤25.7kN

  立桿承載力滿足要求。

  2.1.2立桿穩定性驗算:

  支座反力最大的中間支座所受恒載、活載為F中ma*=18.17kN

  水平桿步距h=1.2m,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5m,則

  l01=h+2a=1.2+2×0.5=2.2

  k1按表5-86取1.185,查表5-89得Rd=ψAf=25.7kN

  根據立桿穩定性驗算公式:

  N=1.2NGK+1.4NQK≤ψAf

  故N= F中ma*=18.17kN<Rd=ψAf=25.7kN

  2.2最大梁寬度截面950×2400梁驗算

  梁下立桿沿梁長度方向按550、250mm間隔布置,故取0.8m作為計算單元。

  2.2.1荷載標準值

 ?、倌0寮爸Ъ茏灾貥藴手担?/p>

  梁950×2400:架體和模板自重取值2.475KN

 ?、陧抛灾貥藴手担?/p>

  0.95m×2.4m×0.8m×26KN/m3 =47.42KN

 ?、垆摻钭灾貥藴手?

  取1.5KN/m3×0.95m×2.4m×0.8m = 2.736KN

 ?、苁┕と藛T及施工設備標準值:

  取1.0KN/m2×0.95m×0.8m =0.76KN

 ?、菡駬v砼荷載:

  取2.0KN/m2×0.95m×0.8m =1.52KN

  2.2.2荷載組合:

  恒載1.2×(2.475+47.42+2.736+0.76)= 64.07KN

  活荷載1.4 ×1.52= 2.218KN

  2.2.3立桿軸心承載力驗算:

 ?、倭U允許承載力Rd:

  步距h=1.2m,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4m。則h+2a=2.2m,k1=1.185,支架計算高度H0=2.65m。查施工手冊表5-89得Rd=25.7kN。

 ?、谟嬎銌卧獮檠亓洪L度方向0.8m。立桿梁寬度方向間距320(4根:梁內四排),長度方向間距550、250(2組),每0.8米長的梁立桿平均根數共計8根:

  (64.07+2.218)÷8=8.268KN≤25.7KN(立桿允許荷載)

  按3跨連續梁考慮,沿梁寬方向作用在每組立桿上的均布荷載按最不利考慮為q=6288/0.95/2=34.89kN/m。

  F邊ma*=0.4ql=0.4×34.89×0.32=4.47kN≤25.7kN

  F中ma*=1.1ql=1.1×34.89×0.32=12.28kN≤25.7kN

  立桿承載力滿足要求。

  2.2.4立桿穩定性驗算:

  中間支座立桿受力最大,中立桿荷載為1.2NGK+1.4NQwww.airporthotelslisboa.com12.28kN

  根據立桿穩定性驗算公式:

  N=1.2NGK+1.4NQK≤ψAf

  故N=1.2×5.43+1.4×0.222=826kN<Rd=ψAf=25.7kN,安全。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