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培訓計劃
第一周:
1.掌握我廠電氣一次主接線圖。
2.我廠220kV系統的接線方式、優缺點。
3.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組成、各部分作用及我廠330MW發電機主要技術參數。
4.我廠發電機的滅磁方式?冷卻方式?優缺點?
5.掌握待并發電機與系統并列的同期條件,并列方法;
6.掌握發電機啟動前應做的試驗。
第二周:
1.我廠發電機勵磁系統的勵磁方式。勵磁系統包括哪些設備。
2.發電機勵磁系統的作用;檢查內容,注意事項。
3.掌握發電機冷風溫度調整方法及發電機冷卻水的調整方法。
4.掌握發電機的運行中的檢查及注意事項:發電機的溫度:繞組,鐵芯,內冷水,冷卻風;發電機參數:有功,無功,電壓電流等,如何調整,注意事項。
5.掌握發電機滑環的檢查及清掃。
6.我廠水冷發電機入口風溫的影響和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7.發電機解并列前對主變中性點接地刀閘的要求。
第三周:
三、電氣專業
1.300MW發電機組一般配備的保護?
2.發電機的異常運行有哪些?注意事項?
3.發電機保護投退方式方法并會查看保護裝置。
4.掌握發電機的運行特性
5.發電機與系統并列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
6.發電機啟動操作中及并列后的注意事項
第四周:
1、掌握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組成、各部分作用及我廠主變,廠高變,啟備變的主要技術參數。
2、掌握變壓器的冷卻方式?各冷卻方式的特點?
3、變壓器的調壓方式?掌握如何調整?注意事項。
4、兩臺變壓器并列運行的條件?
5、分裂變的運行特點,注意事項?優缺點。
6、掌握主變冷卻裝置運行方式的切換及試驗?幾種狀態的互換。
第五周:
1、掌握變壓器的保護配置
2、掌握變壓器輕,重瓦斯保護的原理
3、變壓器的巡檢:如何看油位?如何看溫度?
4、變壓器的溫度規定
5、需要立即停運變壓器運行的情況
6、變壓器的停,送電操作:注意事項,基本步驟。
第六周:
1、各類變壓器的測絕緣及規定:如何測量?安全措施?
2、掌握電流,電壓互感器的作用和特點?
3、6kV廠用電接線方式?6kV廠用電系統可以有哪些運行方式;
4、采用分裂變后,6kV廠用電運行方式,特點;
5、掌握6kV廠用電廠用快切裝置的運用,注意事項。
6、掌握0.4kV廠用電系統接線方式和運行方式。
第七周:
1、220kV系統輸電裝置的運行檢查及運行維護。
2、220kV輸電線路的保護情況
3、220kV保護各異常信號的作用,可根據異常信號判斷出一般故障。
4、220kVSF6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刀閘及配電裝置的運行和操作要求及規范。
5、掌握220kV輸電線路的停,送電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項。
第八周:
1、掌握直流系統的作用和組成
2、掌握蓄電池的原理、結構及技術規范。掌握運行檢查維護和數據測量,對一般故障進行判斷處理。
3、直流系統正負接地的危害,直流系統接地的查找方法及注意事項。
4、直流系統的絕緣監察裝置的知識。
5、蓄電池及直流系統的檢查。
6、不中斷電源UPS的原理,組成,作用及負荷。
第九周:
1、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我廠高壓電動機參數。
2、電動機結構與組成。
3、異步電動機的正常檢查和維護項目。
4、高,低壓電動機保護配置,會查看保護裝置。
5、掌握低壓電動機的控制及接線方式。
6、掌握高低壓電動機取送電操作步驟,能寫出高低壓電動機停送電操作步驟。
第十周:
1、掌握電動機測絕緣操作:兆歐表的選用?如何測量?安全措施?
2、電機一般故障的處理:電機啟動不了?電機停不下來?運行指示燈不亮或錯誤。
3、高壓斷路器知識分類、操作機構、基本原理:六氟化硫,真空,F-C。
4、低壓斷路器、接觸器、磁力啟動器知識。
5、掌握0.4kV斷路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6、掌握6kV小車斷路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十一周:
1、6kV高壓廠用段倒換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2、柴油發電機的檢查,維護和一般故障處理。
4、掌握萬用表的使用。
5、掌握鉗形電流表的使用。
備注:培訓的內容主要為整個供電系統、運行狀態及注意事項、設備操作使用及維護、安全注意事項、倒閘操作注意事項及事故緊急處理等。
篇2:物業保安消防培訓資料:電氣防火及火災撲救
物業保安消防培訓資料:電氣防火及火災撲救
第五章 電氣防火及火災撲救
第一節 電氣火災的原因
電氣火災往往由于短路、超負荷、接觸電阻過大、電弧和電火花等原因,引起電線、電纜過熱,造成火災。
一、短路:電氣發生短路時,電流突然增大,在極短時間內發生極大熱量,使絕緣層破壞,引起附近可燃物燃燒。
電氣線路發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不按規定要求,私拉亂接、管理不善、維護不當;
?。?)安裝修理人員接錯線路;
?。?)帶電作業時造成人為碰線短路;
?。?)電線過壓,使電線絕緣層被擊穿;
?。?)年久失修,絕緣層陳舊老化受損。
二、過載:(超負荷)電氣線路中允許連續通過而不致于使用電線過熱的電流量,稱為安全載流量或安全電流。如導線流過的電流超過了安全電流值,就叫導線過載。
一般導線最高允許工作溫度為65°C,當過載時,導線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值,會使絕緣層加速老化,甚至損壞,引起短路火災事故。
發生過載的主要原因有:
1、導線截面選擇不當,實際負荷超過了導線的安全載流量。
2、在線路中接入過多或功率過大的電氣設備。超過了配電線路的負載能力。
三、接觸電阻過大
導線體連接時,在接觸面上形成的電阻稱為接觸電阻。接頭處理良好,則接觸電阻小,連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頭接觸不良,則會使局部接觸電阻過大。接觸電阻過大時,會產生極大的熱量。使金屬變色,甚至熔化。引起絕緣材料中可燃物的燃燒。
發生接觸電阻過大的原因有:
1、安裝質量差,造成導線與導線、導線與電氣設備銜接點連接不牢;
2、導線的連接處沾有雜質、如氧化層、泥土、沒法等;
3、連接點由于長期振動或冷熱變化,使接頭松動;
4、銅鋁混接時,接頭處理不當,在電腐蝕作用下接觸電阻會很快增大;
四、電弧和電火花
電弧和電火花,溫度極高,一般可以達700°C以上,可完全將金屬導體熔化、蒸氣化向四周油射熔珠和火星,具有極大的引爆和引燃能力,是可怕的引燃源。
第二節 電氣線路的基本防火措施
一、電線的選型。
二、絕緣電阻的測定
低壓線路的絕緣的電阻不應低于0。5兆歐、特別潮濕環境,控制線路絕緣電阻不應低于1兆歐。
三、導體載面的選擇
導體載面應根據導線長期連接負載的允許載流量,線路允許的電壓降低和導線的機械強度三項基本條件來合理選定。
四、保護設施
1、短路保護
2、過載保護
第三節 電氣火災撲救
在撲救電氣火災時,為了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盡快與工程部取得聯系,在允許斷電的情況下切斷電源,然后進行撲救,堅持“先斷電,后滅火”的原則。但在危急情況下,如等待切斷電源后才進行撲救,就會失去戰機,使火勢蔓延擴大;或者由于切斷電源,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往往需帶電滅火。
一、用不導電的滅火劑
撲救初起電氣火災,可用本大廈內配置的“1211”,干粉滅火器直接噴射,但要注意滅火器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
二、配電房可啟動CO2自動滅火裝置
三、用水帶電滅火的方法
1、盡可能增大水槍噴嘴與帶電體的距離,如因環境限制,可向斜上方射水,使水流以拋物線狀落于火點,增加水柱長度。
2、采用直流水槍滅火時,以點射方式直接射向火源或以反射水幕復覆蓋火源,避免用充實水柱射向帶電體。另外,可在金屬水槍噴嘴上安裝接地線。
3、采用噴霧水槍直接帶電滅火時注意選好距離,并在水霧充分霧化后再射向火源。壓力為5-7公斤每平方厘米。
4、水槍噴嘴與帶電體之間須保持安全距離,通常電壓1千伏的最小安全距離為25米;5-10千伏的為30米;23-25千伏的40米。防止地面水漬導電傷人。
5、如果發生高空電線斷落時,要劃出警戒區(10-18米),并通知電業部門處理。當使用金屬工具破拆結構時,要防止工具接觸帶電物體。
6、使用金屬工具破拆時,要防止工具接觸帶電物體做好絕緣保護。
7、沒穿保護用具的人不應接近燃燒區,防止水漬導電傷人。
篇3:物業電氣安全上崗培訓
物業管理電氣安全上崗培訓
感謝各位同事參加安全培訓,我們都屬于非電信代維項目,由于各位同事工作的原因,工作地點各不相同工作內容不盡相同。安全是人類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由于大多時候安全意識麻痹,導致各種各樣事故及隱患。由于能力有限,難免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常見的五大傷害
高處墜落(52%)、物體打擊(9%)、觸電(15%)、機械傷害(7%)、坍塌事故(8%)。
一定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止各類事故發生。
二、安全基本常識
1.三不傷害--生產作業中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
2.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3.安全防護裝置--輪有罩、軸有套、坑有欄、口有蓋、孔有蓖。
4.四不放過--原因不清不放過:無防范措施不放過:責任人和員工沒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有關領導和責任人不查處不放過。
5.個人防護--a:工作前穿戴好勞保用具
b:2米以上作業應有可靠防護措施,無防護應系安全帶。
c: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佩戴相應的勞保防護用品。
三、安全法規及北京市規章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第四十六條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四十七條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在前款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采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四十九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八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以并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如實告知從業人員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上崗作業的。
2.各崗位的操作規范
1.電工安全規范
A]電工工作前,保證使用的工具絕緣性能良好.
B]在作業場所檢修低壓線路和設備時必須停電進行.
C]各供電回路的操作開關,要有清楚明顯的標志牌.
D]盡可能不要帶電作業.
E]在帶電檢修或操作電氣設備時,不準用濕手或帶油、觸摸電氣設備。
F]在危險的場所或者危險的情況下,嚴禁帶電作業。
G]如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
2.高空作業規范
A]從事高空作業的工人,必須進行身體檢查。
B]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停止露天高空作業:
a.閃電、打雷、暴雨;
b.六級以上臺風;
c.高空作業可能發生危險的其他情況。
C]高空作業現場,應劃出危險禁區,設置明顯標志。
D]所有高空作業人員,一律使用安全帶。
E]高空作業人員不準從高空往地面拋擲物件。
F]高空作業所用小型機具(如葫蘆、千斤等)應找適當位置放好。
G]高空作業區的沿口應設置護欄和標志,以防失足踏空。
H]嚴禁在高空作業時嬉戲打鬧,嚴禁在高空作業區睡覺.
四、電氣安全注意事項
工作前嚴禁飲酒,有疑問時立即匯報,安全受到威脅時立即停止作業。
1.電氣作業注意事項:
穿戴好勞保用品,各項工具完整無破損絕緣良好。
明確本次工作內容、操作范圍、防護措施。
拉合閘時要側
向開關操作,避免電弧燒傷。 操作時雙人操作,一人工作一人監護。
工作完畢檢查所帶工具數量。
2.更換燈具注意事項:
將開關回路斷開。
登高作業時梯子擺放牢固。
操作前用電筆確認是否有電。
安裝燈具時要側向,不要直視避免爆炸傷害。
3.登高作業注意事項:
1.5米以上作業要有人監護。
高空作業時要系安全帶。
穿戴好勞保用品,服裝應緊湊。
不許上下投擲物品,工具要放在工具袋中防止墜落。
天氣不好(刮風、雨雪)時嚴禁登高作業。
五、事故案例介紹
1.燈泡炸裂造成摘除眼球。(2例)
2.西單地鐵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3.高空掉落螺栓,造成劃傷。
4.未按規定操作天車,險些造成3人死亡事故。
事故經過:20**年夜班司機在未操作天車時應將緊急開關關閉,司機并未關閉且將腳放在操作開關上,造成小鉤緩緩上升也未及時發現,地面施工人員發現料罐底部打開,迅速撤離,尚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已造成經濟損失。
分析:1.司機違反操作規程,
2.安全意識麻痹(對他人造成傷害)。
3.平時安全教育不到位。
5.倒閘操作失誤,造成變壓器爆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1997年,某電站當班運行操作人員在倒閘操作時,發現錯拉開關,并立即合上,造成開關柜開關爆炸、110kv變壓器爆炸,碎片飛濺達500米,造成廠區所有生產車間斷電,造成經濟損失達上億元也同時險些造成重大傷害事故。(操作人員3人最輕應重傷1人,死亡2人)
分析:1.當班操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為嚴格執行復核制度。
2.未對操作步驟進行模擬操作。
3.在發現操作錯誤,未按相關規定執行操作。
6.蒸汽截門爆裂造成多人死亡事故。
2000年7月9日凌晨,北京首鋼電力廠汽機車間主蒸汽管道發生爆炸重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75萬余元,7月9日0時57分,北京首鋼電力廠汽機車間主蒸汽穆管道北端閥門與管道焊接部位發生泄漏,1時01時分左右該閥門與主蒸汽母管道焊接部位撕裂,發生爆炸。閥門連同長約1.5m的管道向北飛出13.3m。將3號鍋爐、汽輪機值班室的南、北兩堵墻擊塌,從主蒸汽管道中噴出的高溫高壓蒸汽,將值班室內的控制設備毀壞,值班室內6名人員被砸、燙傷,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分析:
7.北京國興大廈熱力管閥門崩裂2名值班人員死亡
20**年01月19日,海淀首體南路的國興大廈地下室熱力管閥門崩裂,市熱力公司的管線和小區熱力站管線交換的閥門崩裂,并導致跑水,致兩值班人員身亡。熱力站面積約150平方米,冒出來的水溫有100多度,當時兩值班人員在里面的一個小隔間內,門是關著的。
分析:
8.天津花旗駐場高處墜落致雙臂骨折
20**年7月19日16:00左右,天津花旗銀行駐場維護人員張建在津匯支行(層高3.5米)登梯作業時,因梯子防滑裝置失效,造成高處墜落,導致雙臂骨折。
分析:安全意識淡薄,違反相關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