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紅眼病預防安全工作溫馨提示
每年夏秋季節是紅眼病的高發時期。近段時間由于天氣潮濕悶熱,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如果不注意個人用眼衛生,感染紅眼病的風險較大。因此,專家建議,應注意個人衛生,尤其需養成勤洗手(用流動的水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揉擦眼睛,也不共用毛巾、手帕,以防交叉感染。另外,教室、寢室、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的桌椅、門把手等要定期進行擦拭消毒。為此,市疾控中心編寫了有關紅眼病預防性消毒方法,現印發給你們。
學校、托幼機構紅眼病預防性消毒方法
目前正值紅眼病流行季節。近期,我市多所學校、幼兒園報告紅眼病病例,個別學校出現聚集性發病疫情。為做好紅眼病防控工作,各學校、托幼機構要在當地醫療機構指導下,開展通風與預防性消毒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一)通風與空氣消毒
幼兒活動室、教室和宿舍(寢室)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每日至少開窗通風二次,每次15分鐘;無法充分通風換氣的,可通過安裝換氣扇、電風扇等實施機械通風;在室內無人條件下,可采取紫外線燈懸吊或移動式直接照射消毒30分鐘以上。
(二)環境和物品
1、托幼機構的玩具應每天消毒:耐熱的木制玩具,可在開水中煮沸15分鐘;塑料和橡膠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怕濕怕燙的毛類玩具,最好在陽光下曝曬4小時以上;高檔電動、電子玩具,可用碘伏棉球擦拭孩子經常撫摸的部分。
2、毛巾專人專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被褥、床墊每周曝曬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時,并且個人專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
3、寄宿制兒童臉盆應個人專用,用后清洗干凈,保持清潔,每周浸泡消毒一次;浴盆(池)用后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洗手池每天清洗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擦拭15分鐘。
4、便器用后隨時沖洗干凈,并保持干燥,保持內外清潔,無積糞、尿垢,無異味;便盆、尿壺用畢隨時倒掉糞尿,并清洗干凈;每天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不提倡使用座便式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5、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板凳臺面、水龍頭、便器扶手等物體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45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
6、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制度。消毒方法首選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遠紅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學消毒劑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沒于水中,水沸騰后開始計時,保持15 分鐘。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鐘?;瘜W消毒采用250~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水沖洗。
7、值日生掃地應先灑水后掃地,保持內外環境衛生。
含氯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注意事項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于水后能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最常用的有次氯酸鈉消毒液、漂白粉、三氯異氰尿酸泡騰消毒片等。
一、消毒液的配制:
根據不同含氯消毒劑產品的有效氯含量,用自來水將其配制成所需濃度消毒液。
1、市場銷售的次氯酸鈉消毒液(如萬潔消毒液、康威達消毒液、84消毒液等)含有效氯5%左右,取1份消毒液加99份水混勻后就配成了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加199份水就配成了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
2、泡騰消毒片(三氯異氰尿酸)每片含有效氯500mg,取1片放入裝有1L水的容器內,5-10分鐘后泡騰片會自己溶解,稍攪拌即成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放入2L水中就配成了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泡騰片的配制、使用相對比較方便。
3、漂白粉是含有效氯25%左右的消毒粉,稱2g放入裝有1L水的容器內攪拌至全部溶解,待溶液澄清后取其上清液即為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如稱1g放入1L水中按前法配制,就配成了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
二、注意事項:
1、應選擇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的消毒劑使用。
2、調配或使用時應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由于含氯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最好應佩戴口罩和手套進行操作。配制時應有量杯或湯勺計算份量。
3、消毒好的物品應以清水沖洗及抹干,以免對表面有腐蝕。
4、經配制的消毒液應當天用完。
5、消毒液應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如不慎接觸眼睛,應立即用清水沖洗15分鐘,如仍不適可求醫。消毒期間不要隨意用手揉擦眼睛,觸摸鼻子或嘴,及時洗手。
篇2:幼兒園預防手足口病告家長書
幼兒園預防手足口病告家長書
尊敬的家長:
您好!目前手足口病已經進入流行期,為了切實保護幼兒的身體健康,有效控制手足口餅的傳播,杜絕傳染源入園,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我園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制定了《手足口病應急預案》。敬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具體配合事項如下:
為切實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現將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二、癥狀: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見于4-9月份。該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在患兒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于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多數愈后良好,不留后遺癥。
三、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四、預防:各位家長,家庭預防是學生防病的第一道防線,“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15字知識,是防控手足口等傳染病的要訣,您除了要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個人衛生:督促幼兒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給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家長接觸孩子前應洗手,誒手足口病毒可以通過成人攜帶后傳給兒童,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進家后及時更換外衣。
2.進餐衛生: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兒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有條件最好高溫消毒。
3.環境衛生: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勤曬衣被:請家長將孩子的被褥定期清洗、日曬。
5.注意觀察:在家注意觀察孩子有無發熱、皮疹,進餐時有無口腔疼痛,如有應暫緩入園,并及時到醫院確診。
6.接送須知:每天上午送孩子入園時,請協助老師給孩子晨檢,檢查合格后方可進班;下午接完孩子后,請不要在園內逗留、玩耍。
7 復課要求:患兒病愈后,需憑醫院或疾控證明,確認無傳染性方可入園。
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敬請家長配合!
xx幼兒園
篇3:預防甲型H1N1流感告家長書
預防甲型H1N1流感告家長書
XX小學各位家長:
今年以來,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擴散,我市已出現了確診病例。學校人群密集,容易發生流感流行,為了讓您的孩子有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建議您及您的孩子做好以下防護措施:
1、科學認識流感,保持良好健康心態。既不“諱疾忌醫”,也不談“甲”色變。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只要積極做好防范工作,就能將疾病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即使患病,也可通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而避免出現重癥、并發癥等嚴重損害人身健康的情況。
2、增強衛生意識,保持健康行為習慣。要養成勤洗手,勤通風,曬衣被和咳嗽打噴嚏遮口鼻等良好衛生習慣,開展學校及家庭衛生清潔,積極鍛煉身體,保證睡眠充足、營養合理,努力增加抗病力。
3、增強防控意識,自覺執行防治措施。避免接觸有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的病人,不接觸來自甲型H1N1流感高發區的人員,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有甲型H1N1流感病人密切接觸史的,要服從醫務人員指導,居家隔離醫學觀察7天,并及時向學校報告。
4、加強健康觀察,盡早接受正規治療。每天上學前檢查健康狀況,如發現孩子有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居家隔離醫療、社區診治、醫院觀察等適合的治療方式醫治,并及時報告學校??祻秃蟪轴t學證明返校上課。
5、響應上級號召,自愿自費接種疫苗。20**年8月14日 教育部、衛生部下發的《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試行)》要求,為減少甲型H1N1 病毒與季節性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降低出現并發癥的風險,按照自愿自費的原則,九月份學校將配合疾控機構組織開展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建議您響應上級號召,為了您孩子的健康主動參加接種。
z市教育局 z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