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湖新村別墅區傳播方案
一、市場分析
(一) 整體市場狀況
在經濟宏觀調控的影響下,各房地產市場普遍淡遍淡靜,除了一些質量優的普通住宅仍被看好外,其他類型的樓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其中主要是面對海外市場的別墅盤。由于境外人士入市減少,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疲軟狀態,現階段基本處于消化調整狀況。盡管如此,但縱觀整個房地產市場,地價和樓價未見下跌,這說明,東莞的樓市仍有潛力可挖。
(二) 區域市場狀況
東莞市建設總體規劃修編,決定了一個新型的現代化城市必不容許有許矮、陳舊、雜亂無章的建筑出現。1994年11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當前要進一步控制高檔房地產開發,對別墅性質的高檔住宅及度假村,單位面積建筑設計造價高于當地一般民用住宅一倍以上的,1995年不再批準立項和開發,而銀湖新村屬于已立項項目,由此足見市場前景的廣闊。
二、 項目特點
(一) 銀湖新村有利因素
(1) 規模大(占地500畝),屬于成片開發區,在東莞市屬于前5名的大型別墅區。
(2) 環境和地理位置優越,與東莞市新城市中心緊鄰,距市區公路幾分鐘車程。據了解,東莞政府已將市區范圍擴大至124.7平方公里,其他各鎮的中心區也將隨之擴大,這就是說,銀湖新村將被納入未來的市區范圍內。銀湖新村西南北都是郁郁蔥蔥小山坡,東面與玉干道四環路交匯,環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3) 銀湖新村屬于自建代健別墅區,而目前市場上的別墅都是由發展商建好再出售的,競爭力小。
(二) 銀湖新村不利因素
(1) 現階段情況下,位置相對較偏
(2) 自建代建的開發模式尚未為置業者認同和接受
(3) 空地一片,容易消弱置業者的置業信心。
(4) 銀湖新村已經賣了三年,真正售出的比例不到5%,三年未建設一幢房子,形象已經受到破壞。
(5) 知名度太低,至今,東莞市民知道銀湖新村這個名稱的人數微乎其微,據調查顯示,策劃者在隨意訪問中,訪問了30個人,居然都不知道有一個銀湖新村。
三、市場建立
(一) 主市場
東莞。以東莞四區及鄰近的厚街鎮、長安鎮、虎門鎮和大嶺山鎮為主,兼顧其他鎮。
(二) 輔市場
香港
(三) 原因分析
因為東莞市區及各鎮壓的別墅區,幾乎都有是以外銷為主,將主要市場建立在香港地區。這些別墅都是現樓銷售,且檔次不低,在本地難以找到買家,而從東莞既往的別墅銷售情況來看,也大都是香港買家。但是,銀湖新村的性質是自建代建別墅,沒有現樓,僅此一點就給人以檔次不高的印象,如果也面向香港銷售,無法與其他樓盤抗衡。相反,東莞有一大批市民想圓別墅夢想,苦于價格太高難以遂愿,而銀湖新村正好可以滿足這部分人的愿望,原因很簡單:銀湖新村是自建代建別墅,價格低,買家只要在銀湖新村定購一塊別墅用地,無論是自己興建還是委托開發商興建,全部價格僅相當于東莞高層住宅中的一套100余平方米的公寓價位,在銀湖新村,花30萬元,可以擁有一套豪華別墅,而在其他別墅區購買類似檔次的別墅,少說也要130萬元。所以,無論如何,銀湖新村絕對不能將市場建立在香港。
四、市場定位
(一) 銷售對象定位
1.企業白領階層、個體戶
2.高消費階層,有車一族
(二)價格定位
采用成本導向定價法與市場需求定價法相結合的定價方式,既嚴格核算成本又考慮置業者的接受程度。合理價位定在每平方米1500元,根據市場變化及銷售情況,可上下浮動20%。
理由:因為東莞的高層住宅價格為平方米3500元,最高達到每平方米6000元。而銀湖新村以前只售每平方米1200元,最低價是每平方米900元,如果定在每平方米1500元,以最小單位150平方米的建筑用地來計算,地價即為15萬元,以最小單位150平方米的用地上建筑一幢占地面積為70平方米的別墅,樓層以兩層半計算,總建筑面積即為180平方米左右,如果買家選擇自己興建,采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每平方米的建筑造價僅為700元左右,180平方米的造價即為12.6萬元,再加上地價,僅為27萬元。比買一套高層公寓還便宜很多。
五、 市場傳播策略
(一) 概念設定及傳播
一個平常的人,如果有了全新的概念,這個人就會變得不凡,世人會將其看成是個有思想深度的思維活躍的人。一個產品,如果賦予了其嶄新的概念,一瓶白開水也能賣個好價錢,比如礦泉水、純凈水、蒸餾水就是如此。還有世界名飲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就是一罐上了色的水嗎,為什么能風靡全球?
銀湖新村是一個別墅區,通常來說,在世人的心目中,別墅是富豪人家的奢侈品,與中低收入層無緣,那么,銀湖新村就要打破巨人的這種思想觀念,要讓市民清楚地知道建黨人家也住得起別墅。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賦予銀湖機關報村一個嶄新的概念。建議銀湖機關報村將概念定為"白領階層的別墅家園",不斷向東莞市民灌輸這一主題概念。
(二) 設施先行策略
房地產發展通常是先建樓盤再建配套設施,而銀湖新村的一個屬性是自建代建,這就是說
(三) 促銷策略
1. 在現場舉行一次業余網球球隊賽。
目的:造勢,吸引市民前往銀湖新村,強化市民對銀湖新村的了解。
2. 舉行一次越野摩托車比賽。
目的:同上,此外強化市民對銀湖新村優越環境的認知度。
3. 在中秋節舉行一次彩車*活動。
目的:吸引全市人民的關注,祝全市人民合家團圓,塑造良好企業形象。
(四) 傳播策略(訴求點設定及傳播)
A/首次傳播訴求定為:海市蜃樓不是樓
主畫面以一首感性的小詩來調動買家的感性欲望,即對買家進行情感煽動
理由:一方面宣傳周邊的優美環境,一方告訴人家,尋常人家要想來住進海市蜃樓,只有到銀湖新村才能真正實現。在畫面設置上注意主題概念的灌授。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手法,讓買家從情感上認識并接受銀湖新村。
B/每二次傳播訴求點定為:用微利房的價格一幢豪華別墅
理由:因為在所有市民的心目中,別墅是富豪人士的家園,誰都有認為別墅價格昂貴,要改變市民的看法,將銀湖新村超低價位告訴市民,就得在宣傳上展開攻勢,否則無法讓人們知道銀湖機關報村的這種超大型低價位。
C/第三次傳播訴求點定為:請你拿起筆來算一算
理由:僅靠一次數廣告是難以讓市民改變"別墅都有很貴"的觀念,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得用真實的數字來說明,"請你拿來起筆來算一算",將功贖罪在銀湖機關報村建一幢別墅的所有費用只相當于一套公寓價格的結果以一道數學題的形式展示給市民,事實擺在面前,不由他不信。
六、 傳播方式及媒價選擇(略)
七、 實施計劃
(一) 時間安排(略)
(二) 費用預算(略)
(三) 效果評估(略)
篇2:經血液傳播疾病職業防護指引
經血液傳播疾病的職業防護指引
1)堅持標準預防的原則,嚴格遵守醫療技術操作規程。
2)在醫院內進行的所有操作,都視為可感染性操作。將操作中所有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暴露源均列為有潛在危險的傳染源,積極做好職業防護。
3)各科配備必要的隔離防護用品,如:一次性手套、護目鏡、隔離衣、標準利器收集盒等,物品放置做到定位、定數、定時檢查。
4)當皮膚接觸或可能接觸血液、血制品、體液、組織液、黏膜或與可疑被污染的環境直接接觸時,應戴手套,并使用正確洗手方法。
5)預計血液、體液有噴濺、飛濺至眼、口腔、其他黏膜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可能時,應戴護目鏡和防滲透性口罩。
6)預計有大面積血液、體液飛濺的可能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7)凡是與血液、體液或感染性材料接觸后的設施、設備、環境均應盡快消毒。
8)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場所進食,不得將食物及飲料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內。
9)規范操作行為,禁止易引起銳器傷的高危動作:禁止將利器端直接傳遞給他人;禁止將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套回針頭帽;禁止對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工毀形;在工作場所不得用雙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10)操作時或操作后,盡快將使用過的暴露源丟棄在專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箱中,將銳器物放入符合國家標準的銳器物收集器中。
11)進行侵入性操作時,一定要保證光線充足。
12)護理人員自身帶有皮膚傷口、皮炎或皮膚粘膜完整性受損(如口腔潰瘍)等,不應參加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治療、護理、檢查工作。
13)護理人員應參加職業防護知識和操作培訓,學習、掌握職業暴露后緊急處理措施,熟悉上報制度和流程。
篇3:無錫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2013年)
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政府令第135號
《無錫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已經20**年4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年6月1日起施行。
代 市 長 汪 泉
20**年5月9日
無錫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防御氣象災害,避免和減輕氣象災害損失,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務院《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傳播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氣象災害包括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連陰雨(雪)等災害。
本辦法所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包括:
(一)氣象災害的種類、強度、發生時間、持續時間、發展趨勢、影響區域、防御指南;
(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名稱和圖標,預警信息級別;
(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單位名稱、發布時間。
第四條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發布、快速傳播原則。
第五條 市、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發布與傳播渠道,擴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范圍。
第六條 市、市(縣)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與傳播工作。
市、市(縣)、區人民政府應急管理機構以及公安、安監、國土、住保房管、建設、農業、水利、交通運輸、旅游、教育、市政園林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及應急工作。
廣播電視、信息化和無線電、新聞出版等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組織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以及通信運營商等單位(以下統稱信息傳播機構)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工作。
市、市(縣)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制作與發布。
第七條 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編制氣象災害防御指南,并向社會公眾發布。
第八條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采取分級管理原則。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分為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四級,在預警信號圖標上分別采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艏?一般)和Ⅲ級(較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由氣象臺站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授權人簽發。
?、蚣?嚴重)和Ⅰ級(特別嚴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由氣象主管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授權人簽發。
第九條 氣象臺站應當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報送市、市(縣)、區人民政府應急管理機構和有關職能部門,同時通過信息傳播機構和官方微博等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
其他公民、法人或者組織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第十條 應急管理機構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應當根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并按照規定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
相關部門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應當研判氣象災害對本部門的影響,通知所屬部門和單位,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傳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組織防災避險。
第十一條 信息傳播機構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及時、準確、無償播發或者刊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標明發布時間和發布單位。
未經氣象主管機構同意,信息傳播機構不得更改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內容。
第十二條 學校、社區、商場、機場、港口、車站、高速公路、旅游景點等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利用電子顯示裝置以及其他有效設施,適時傳播氣象主管機構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第十三條 氣象災害敏感單位應當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責任制度,設置接收終端。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前款所稱氣象災害敏感單位是指根據其地理位置、氣候背景、工作特性,在遭受災害性天氣時,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單位。
第十四條 臺風、暴雨、暴雪、寒潮、霾、道路結冰等氣象災害達到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需要向社會強化預警的,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向市應急管理機構提出建議,由市應急管理機構報市政府同意后發布。
第十五條 需要向社會強化預警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信息傳播機構應當通過下列方式發布:
(一)電視采用掛角、滾動字幕、加開視頻窗口或者中斷其他節目等方式播發;
(二)手機短信全網發布;
(三)電臺滾動發布;
(四)網站在顯著位置發布;
(五)電子顯示屏滾動發布;
(六)其他可以強化的預警方式。
第十六條 氣象臺站經過監測和預測,認定產生氣象災害的天氣已經或者即將發生變化時,應當按照發布和傳播范圍,及時更新或者解除預警信息。
第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處以罰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一)擅自向
社會發布強化預警氣象災害信息的,處以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二)擅自向社會發布其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三)信息傳播機構未按照要求播發或者刊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處以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四)傳播虛假或者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處以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未按照要求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導致社會公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的,由主管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和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條 因氣象災害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預警信息,由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制作并按照預警級別分級發布,并參照本辦法規定進行傳播。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20**年6月1日起施行。